三伏天已到!三伏应该注意些什么?
今年的三伏天一共40天,其中初伏10天,中伏20天,末伏10天。初伏开始的时间是7月15日,三伏天已经来了,分清三伏特点才能选对食材祛湿。
【初伏】
初伏暑热骤升,湿气未行,此时气候特点为热重于湿,宜清热为主兼以祛湿。气温骤然升高会产生食欲不振、胃口不佳、心情烦躁等症状,甚至在外工作者可能还会被暑气入侵、中暑发烧等。因此,初伏阶段最重要就是防暑。

【中伏】
中伏气候变化大,时而烈日当空,时而雷雨阵阵,此时气候特点为湿热并重,宜祛湿热。湿邪最易伤脾,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,胸中烦闷,四肢无力,食欲不振。进入中伏,要格外注意饮食,既要清淡,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,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。
【末伏】
末伏昼夜温差大,早晚较凉,而白天仍是热浪袭人,且此时已是立秋后,要注意“秋老虎”,此时气候特点为寒热交替,兼有燥邪伤津,宜祛寒湿的同时顾护津液。
【常用的祛湿食物】
1.鱼腥草
鱼腥草去湿热。湿热容易让面部长痘,用它来调理比较好。
2.荷叶
湿气特别重,如经常觉得昏沉、头重感,这种情况可以多用荷叶。
安博体育全站官网3.茯苓
茯苓特别平和,不寒凉也不会让人上火,各种人群都可以用,健脾益气又宁神。可以把茯苓打成细粉,每天蒸鸡蛋,或者调在粥里。因茯苓不溶于水,因此不建议冲水服用。
4.薏米
薏米性凉,可以清利湿热。湿热比较重的话可以选择薏米,但有寒湿的人,吃薏米要搭配,可以配赤小豆,不然会寒凉。
注意:孕妇是不可以用薏米的。
5.赤小豆
赤小豆性温,可以帮助去除心肺的湿气。
要注意区分红小豆和赤小豆,红豆是食物,而赤小豆是可以入药的,药食同源。
6.陈皮
陈皮祛湿燥湿,力道比较大。俗语说,“一两陈皮一两金,百年陈皮似黄金”,早在清朝时期,新会陈皮就已经作为贡品被上贡给朝廷,由此可见陈皮具有非常高的食疗价值。
但如果身体没有湿气的人,不需要用得太多,用多了会感觉有点燥。最好是配一点滋润的食材,可以在煮粥的时候加一些陈皮。
来源: 北京新闻
一周要闻:中国科学院专题部署推进抢占科技制高点重大科技任务
_本期目录_一周政务要闻_可充电锂金属-氢气电池问世_高粱抗寄生的关键基因发现_“政和八闽鸟”,改写鸟类演化历史_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_我国南海发现鱼类新物种——幽灵方头鱼_我国科学家创制辅酶...
不是迷信!正月十一凶日,牢记“4大习俗,2大禁忌”,团圆人兴旺
民间有种说法,正月十一是 “凶日”,不过这可不是迷信,背后藏着老祖宗的智慧和满满的生活期许。想知道怎么在这一天趋吉避凶,让全家团圆又兴旺吗?下面就带你一探究竟。正月十一,那些不能不知的习俗祭奉紫姑祭...